政策引导下,金融行业积极响应扩内需、促消费的号召,投入“真金白银”提振消费,为推动经济发展添动能。其中,汽车、家庭装修、大件家电等大额消费场景成为发力新方向。后续,更多增量政策也将出台,央行已明确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重点支持促进消费等领域。
消费市场升温背后离不开政策护航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后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《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》,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,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、期限、利率。
多家金融机构已迅速落实。例如,民生银行民易贷最高可借额度50万元,工商银行“融e借”贷款期限最长延至5年。
大宗消费是消费中规模最大、产业带动能力最强的部分,是拉动消费增长的主引擎,也是金融机构当前发力的重点场景。贷款利率方面,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年化利率阶段性上调至不低于3%,持续已久的消费贷“价格战”迎来拐点,市场回归理性。
构建更加有利于促消费的政策体系,离不开各项宏观政策同向发力。在财政补贴上,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从去年的1500亿元扩大到3000亿元,继续加大对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力度。
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,下一步,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等部门,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,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、产业政策的协同,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,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央行已明确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重点支持促进消费等领域。可考虑创设消费信贷专项再贷款,对商业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消费信贷,按照贷款本金80%提供资金支持。此外,财政政策应该对消费贷款予以贴息支持。在提高消费信贷投放能力上,还应拓宽商业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和资本补充渠道。